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这个记者有头脑!
本月四日,《诗华日报》的姐妹报《新华日报》有篇来自民都鲁的“美食特搜”文章,该是其记者郑志憑君所报导。标题是:“参峇亁拌麺鲜美可口”,请特别注意那一个“拌”字!
读完整篇报道,所用全是“干拌”,未见半个那劳什子的“干盘”;读了能不大快人心,让人惊喜不已!今天还知道“干拌面”正名的记者,已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郑君就是此中翘楚,“鹤立鸡群”者;可喜可贺,值得赞扬!
早期诗巫、民那丹、泗里街等地的美食“干拌面”,本来就叫“干拌”,因其制作过程乃“不搀水搅拌”而成。数十年来,沿用不误;不知后来是“何方神圣”,把它误写为“干盘”。(又是新新人“创新”的杰作??)结果,人们竟然“以讹传讹”、将错就错,成了今天的所谓“约定俗成”(正确的东西可以“约定俗成”,难道“错误”的也可以“约定”为“正确”的?如此一来,世间还有“错误”这码事吗?);也就是那莫名其妙的、“滴水不沾”的“干盘”了!如此“创新”法,你说够“伟大”吗?你可以自认很“高明”,可也有人觉得,那是荒唐得令人笑不出声来的!
今天的报章记者,十个有九个半都把“干拌面”写成“干盘面”;有的还沾沾自喜地解释说,那是从“Kampua”音译过来的!我的天!这样的“炎黄子孙”也够可以的了,请教高明的他,华人的美食竟然没有自身的“华文名称”,得从外文“音译”过来吗??(不是应该倒过来说,为了方便其他民族,才把“干拌”音译为“Kampua”的吗?一般上,讲话是必须先经过“大脑”的!)
不太久前,有个“大人物”陪着另一个“中等人物”;特地“粉墨登场”,卖力为诗巫的美食“干盘面”大肆宣传,扬言要把它推广到全国去!那吃得津津有味的镜头,让人看了“垂涎三尺”,三日不止!可惜的是,通篇报道,从头到尾,尽是“干盘长”、“干盘短”,只看得我把几天前才吞下的“干拌面”,又全给吐出来;搞得我脸青唇白,狼狈不堪!就连美食的正确名称也搞不清,却来搞什么“促销”活动;如此高明的“饱学之士”,不谈也罢!
“必也正名乎”?诗巫的大名本来就够“正”了,何须再“正”?“矫枉过正”的话,只怕反而“纠歪”了?倒是这满报纸的“干盘”面,在推广到全国之前,是否该先来个“拨乱归正”,还其本来面目呢?专注国计民生大事的衮衮诸公,对此鸡毛蒜皮之小事,当然是毫无兴趣的了。我又说错了吗?
记得在谈论“干盘面改了,就不是干盘面”这伟大的“竞选口号”时,本人曾说过以后不再谈此话题了。谁知此番看到郑君有关的报道,却让我惊喜得忘了自己的“诺言”。为了给他一点鼓励,结果只好自打嘴巴,又来“老调重弹”,称赞一下这个有头脑的记者。本人写的多是“骂人”的文章,这样点名称赞人的,应该还是头一遭!(该骂的就骂,值得赞扬的也不妨称赞一下,这是我做人的原则。)切莫“受宠若惊”,希望他再接再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随波逐流”,坚持对的。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同侪的表率,千万别一直停留在“干盘”的水准!这是我的期盼,可能也是我写此文唯一的收获了。
“干拌”与“干盘”,虽是一字之差,却是“一字千金”,岂可等闲视之?放在大事上、大是大非上,那就是“是是非非”;那能“非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愿与郑君共勉之。
05.09.2010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