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中庸之道”人人爱?



                                                                                 
        那天无意间在一个冷门的部落格,看到一张相当“搞笑”的照片: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组,“老中青”三代,也在有样学样,煞有介事地在参与“挺中庸、抗极端”的全国运动!不会是趁机在报上亮个相吧?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向行动很“超过”的“三人帮”,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他们不是闻名古今的“四人帮”,三缺一;如果称他们一声“三剑客”,他们一定会高兴得请你喝一杯亲自调配的、最香最浓的意大利“咖布奇诺”!

        先做个简单的介绍吧。在照片中,他们三个人一字排开,站在中间的是高个子的帅哥“马国宝”,他最近刚宣布放弃财源滚滚的百货市场,要进军好莱坞影坛了,还请诸君多多支持。(他用双手托在胸前的纸牌上,写着“我最中庸”四个大字!)

        站在左手边的是英俊潇洒、满面笑容的何公,尤其是有“环肥燕瘦”的美女来拍护照相时,他的笑容会更加灿烂、可亲些!大家对他可能还有些印象,因为他就是那个盛面时没有把“盘”擦“干”,结果半夜拉肚子的何公呀!(一贯笑眯眯的他,手上的纸牌写的是:“不软不硬”!)

        对了,马国宝代表的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血气方刚的“新生代”,而何公是属于已登峰而开始往回走的“中生代”。接下来这个站在右手边的老汉,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喜欢在他人头上拉“牛屎”的牛老先生了。他的手上也有个纸牌,龙飞凤舞地写了三个字:“刚刚好”!)

        连在一起,中庸的“老中青”三代所带出的信息就是:我最中庸,不软不硬,刚刚好

        中国的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及《大学》。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里对《中庸》的介绍是这样的:“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不变之道。

        孔伋(公元前483年 —— 前402年),姓孔名伋字子思;他是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传说《礼记》中的《中庸》等四篇文章为其所著,但无史料记载。他所宣传的中庸之道,被奉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这里节录两小段《中庸》里孔子的话,供大家参考。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说:“君子做事能不偏不倚,而小人做事却违背此理。君子对于‘中’时时省察,合于中庸;小人对于中庸之道,任意妄为,肆无忌惮。”

        子曰:“中庸甚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说:“中庸的道理该是最高最好的了!但人们很少能够长期做到。”所谓“知易行难”是也!

        不论是多好的道理,贵在实践,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切实做去;岂是敲锣打鼓、举举纸牌、笑眯眯地在报章上“宣示”一下,便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当那些极端分子(不论来自哪一族群、哪一宗教)在肆意叫嚣时,人们更加乐意看到这些勇敢的有识之士,能即时挺身而出,加以迎头痛击!较之联名签署宣言,公诸报端,该是有意义得多了。

        其实,除了“中庸”,孔孟之道也还强调“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岂可受到一点阻力、威胁或利诱就“缩头”了?这是有心救国救民者,必须先有的心理准备!

        好了,再吹下去,我的咖啡乌又要飘走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22.12.20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