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犹如在梦中。

那天几位高中老同学相约在一家咖啡店,共进早餐;有位已移居外国的同学,带着他也已移居另一国家的胞弟夫妇参加,平添不少热闹。(他们也都是年逾花甲的银发族了,虽然他们的鬓发未白。)席间,我的老同乡世兄却认出坐在对面的那位“女客人”,就是当年桔子城一家著名餐饮店老板的千金,问我是否也认识?攀谈之下,才知她原来就是当年每天独自骑着脚踏车上下学时,从我校门前经过的那个小女孩!这可能吗,是我老眼昏花,还是岁月不饶人,怎么竟然对面相见不相识?时光匆匆,走过几许春秋;岁月留痕,昔日年方十一二、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为人祖母的乐龄人;你能怪我眼力不佳,对不上这眼前人就是当年马路上“惊鸿一瞥”所深埋脑海中的影子?这却正应了老歌《重逢》中的那句感慨:“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犹如在梦中”!

时光倒流回55年前的桔子城。那一年我升上了小镇唯一华文中学的初中毕业班,课室也从原来木材校舍的一楼自动升上二楼,也算是给毕业班的一种“特权”吧?因为教室正面对通往古鲁朴的碎石路(当年民丹市通往内、外地的主干路),可俯视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确是“风景这边独好”!在那一年,我们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哥”,除了忙于应付会考的功课;在课余及午休时间(当年上课是实行全日制),也有了“眼睛吃冰淇淋”的享受。那种感觉,与往年确有些不同;好似苦中有乐,笑声中又有一丝的忧心。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得不背得滚瓜烂熟,要不然会考的语文填充题将如何回答?还好那年头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又不,背诵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只怕也要掩卷而泣了。

讲到“眼睛吃冰淇淋”之事,列位看官还得从写作者常喜“舞文弄墨”这一角度去看。写文章的人有时不免加盐添醋,夸大其辞,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其实,在那民风淳朴的年代,我们那一年龄段的男孩子,多还是喜跟女同学“作对”的“呆头鹅”,懂得什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眼睛吃完“冰淇淋”后,顶多是动动嘴,就连“心动”也未必,何来“行动”?不过班上有知情的同学却来打“小报告”,那小女孩可是镇上某酒家出众的诸千金之一;是有刺的红玫瑰,碰不得的!但我们对另一“情资”却更感兴趣,那就是班上有位男同学在邻校念小学时,听说跟那小女孩的一位姐姐很“要好”,我们便整天借此去作弄他以取乐。初中毕业后,此位同学转念英校,数十年来未通音讯;此番得知他们“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真为他们高兴。听说他们也早已移居大洋彼岸,山重水复,云天阻隔,也只有遥寄问候了。

同是红尘流浪客,“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是“似曾相识”,却又并未“真正认识”。虽然当年念初中时,也常在小女孩的酒家用午餐(五毛钱一大碗的清汤面,便是我的午餐;那大碗上画有一只大公鸡),即使见过面,也没有谈话的机会。如果走在大街上,也一定是擦肩而过;谁又料得到,整整55年后,还有在鹅江畔聚首的机缘?古有“佚名”者,写有《四喜诗》,说的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虽不算真正的“故知”,他乡遇老乡,确也倍感亲切。这样的相逢,也算得“他乡遇故知”之喜吧?

老歌《重逢》唱的是:“相逢又相逢,莫非梦中梦;以往算是梦,人生本是梦。”虽是半个世纪来的第一次相逢,看来这也是似梦人生的另一场梦吧?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犹如在梦中!

07.12.2009

1 条评论:

  1. Hey, old pal did you get the idea from somewhere. It seems very familiar and of course everybody has his/her idol once in life time and this image is seldom changed and always beautiful until one day you see the real person, then you know the cherished idol in your heart is already a grey haired person and lyou may be greatly disappointed that the Time old man has not been kind to your idol......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