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虽是“可爱”,何妨“愤怒”!
天天放假更好!
2010年东南亚足球锦标赛铃木(Suzuki)杯争霸,两个宿敌,狭路相逢,分外眼红。结果,在KL举行的首回合,大马以3比0胜印尼。事后印尼媒体除埋怨大马球迷以“激光门”干扰其球员外,甚至有印尼球迷因不满其门将表现失常,而扬言“要其门将人头”!(参看2010年12月29日,《诗华日报》体育版。)
次回合在雅加达举行前夕,同一则新闻又报导:“与此同时,印尼前总统梅嘉瓦蒂(苏加诺之女)以其孙子激励国家队振作,‘我年仅8岁的孙子问我,首回合为何输得那么惨?开始沉迷足球的他,不停在我耳边唠叨:输谁都可以,就是不可以输给马来西亚。’”
你听懂“8岁小孙子”的话了吗?(如果那真是他说的。)其实,我倒希望那是“政治家”的权谋,假借“孙子”之名,说出她“心中的话”。如果那真是出自一个8岁小童之口,你可以想想看,两国之间的那种“刻骨恩怨”是否已深入那个民族的骨髓里?有些令人“不寒而栗”吗?
从苏加诺的“对抗”,到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虐佣事件”、早年的民歌(我们的国歌?)和不久前旅游部峇厘“艺术”的争议,两国之间是否已积累了不少的“亲善”?治理国家的人,站在高处看问题,岂可为了体育竞技场上的“小事”而影响到国家“大事”?
次回合比赛结果,印尼队以2比1 小胜大马队,却以总积分输掉了奖杯。有人得意忘形,小题大做,立即宣布2010年的最后一天为“全国公共假期”,以资“庆祝”。此举打乱了不少大公司“年终”的计划,却让那些“不用上班,工资照领”的铁饭碗者,雀跃万分、大声叫好!确是“不累”得很!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乎?除了“举国欢腾”外,不知是否也“剑指何方”?
这一切,看在“8岁小孙子”眼中;强忍满腔酸楚,记在心头!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到老子“18岁”时,难保我不会像我“曾祖父”那样;一朝青云得志,也来个“翻江倒海”,搞它个“天翻地覆”,一雪今日“失杯”之耻!到时再宣布全印尼放假三天,岂不痛快哉?!
人人都懂“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做起来却怎么如此之难?“仇恨”就如“亲善”般,是从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的,贪一时之快,随心所欲地处理国际间之“小事”,又岂是“明智之举”?
市井、山野小民知识浅薄、心胸狭隘、视野不广;处事时,自然只贪“一时之快”,但看眼前那顾长远。一个国家的所谓“政治家”如果也是如此这般处理国家大事的话,那有关国家的人民的确是“有福”了!
我在“危言耸听”了吗?答案自然该交由头脑清醒的读者诸君去作判断。
这就是我2010年的回顾吗,我也有些茫然了。
31.12.2010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14岁女生能做什么?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愧煞多少“教育”工作者!
那天在超市遇到一个未穿制服的临时出纳员,好奇问起她,才知是刚考完 PMR(初中会考),趁学校假期,出来打工赚些“外快”补贴家用,心中不免油然起敬。
想想看,今天的“天之骄子”,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呵护唯恐不及,谁舍得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出来社会作体验生活的“历练”?不但平时课余时间忙于各种补习(功课、钢琴、绘画、跆拳道、武术 …… 应有尽有,无所不备),只要你想得到的,就有人替你“补习”,学校假期也“照补不误”(甚至“加倍用功”)。早上补、下午补、晚上补、平时补、假期也补;只补得天旋地转,日月无光!都说“天下父母心”,谁不梦想自己的子女,将来都成为“文武全才”的龙与凤!
如此“埋头苦干”之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自然也制造了不少的“全A”生;但更多的,恐怕也不过“尔尔”!更可怕的是,在“全民”追逐“全A”声中,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丢失了教育的本意、更严重的,甚至掉入“有心人”的“设计”中?
问小女生有报考“华文科”吗?答案是“没有”,再问“为什么”?(不喜欢念华文吗?)那答案很令人吃惊(至少对我是如此),原来竟是学校的老师“劝”他们别报考“华文”,因为很难拿到“A”!早就听人谈起,此种现象在全国都“普遍”存在,小女生的一席话,不过向我直接证实了此一“可怕”的事实!
难怪呀,小学时陪我一起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的小朋友,(把《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背得滚瓜烂熟)上了中学大概就跟“华文科”说再见了,就连一声“后会有期”也没有。这种情形,不是让那些“有心”看到华文走向“没落”的“别有居心”者躲在角落里掩嘴“偷笑”?等到这些人敢敢“笑出声来”时,只怕你我“噬脐莫及”矣!
忘了“百年树人”的真正意义,盲目追逐“全A”的“虚荣”的短视作法,将对孩子的未来、以及华文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不慎乎?!
在此“诡异”的氛围中,当 PMR 成绩放榜时、在各报章铺天盖地报导各校的“优异”成绩时,有报章也突出报导了西马几个友族同胞华文也拿到“A”的新闻,该是一种很正常的作法,有必要跟什么“民族优越感”扯到一起吗?在不少学校怕影响总体“全A”成绩而不让学生报考华文之际,却有巫裔生“铤而走险”报考华文而拿到“A”,我们为何要吝啬给予一些鼓励的掌声?怕拿不到“A”而不报考华文的,究竟是“民族优越感”还是“民族自卑感”,我就“辩证”不清了!
“成绩至上”歪风不可取,表扬友族敢为本族人所不敢为 ,也没什么“优越感”;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不但考得好成绩,还劝那些自作多情的什么“罗密欧”爱惜生命,如此残疾人更加值得表扬!
这也不过是老朽的片面“玩味”而已,就当作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吧。
28.12.2010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数风流人物”,今何在?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作于1949年4月29日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开头是:“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其中的“索句”,指的就是这首《沁园春•雪》。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是毛泽东初到陕北看到大雪时所作。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鵰,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这首词正式发表于1957年《诗刊》1月号。在此之前,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国民党谈判。柳亚子在毛泽东到后的第三天就到曾家岩中共办事处拜访他,并于9月8日向毛泽东索要诗词。10月7日,毛泽东在返回延安前几天,将《沁园春•雪》交给柳亚子。
此词流传出去后,重庆《新民报晚刊》抢先刊出,各报陆续跟进;在重庆引起轰动,造成很大影响。蒋介石责令国民党中宣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报纸刊登与毛泽东词针锋相对的《沁园春》,并著文攻击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云云。(据说老蒋对那些“御用文人”,如陈布雷之流的“反攻”作品,并不太满意,嫌其“软弱无力”呀!)
(参看吕祖荫所著《毛泽东诗词解读》及林冠夫、朱迪卓主编的《毛泽东诗词赏鉴》。)
27.12.2010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东姑曾孙女一席话(转载)
This is a very good article from a younger generation and a great granddaughter of Tunku Abdul Rahman. A very well expressed opinion of how all Malaysians should be treated.
IF THIS IS THE VOICE OF YOUR YOUNGER GENERATION IN MALAYSIA , YOU WILL BE BLESSED
Sharyn completed her Diploma in Advertising from Taylor 's College, and then left motherland to pursue her BA degree majoring in Media Studies and Anthropology at Victoria University in Wellington , New Zealand . While waiting for her graduation in May 08, she interned briefly at M&C Saatchi Wellington, a global advertising firm. Upon returning to Malaysia , jobless and relieved of rent payments, Sharyn stumbled upon Wild Asia through The Star which sparked her interest to learn more about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causes. Armed with a communications background, Sharyn works on the Wild Asia website and editorial, translating geek terms into laymen language, easily accessed and understood by visitors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s, be it scientific, business, the arts or just plain interested.
By The Tunku's Great Granddaughter
This is a great piece. She has all the qualities of her great grandfather. Tunku has reason to be proud of her!
Tunku Abdul Rahman's great granddaughter
Sharyn Lisa Shufiyan, 24, Conservationist
Both my parents are Malay. My mum's heritage includes Chinese, Thai and Arab, while my dad is Minangkabau. Due to my skin colour, I am often mistaken for a Chinese.
I'm happy that I don't have the typical Malay look but I do get annoyed when people call me Ah Moi or ask me straight up "Are you Chinese or Malay"
Like, why does it matter? Before I used to answer "Malay" but now I'm trying to consciously answer Malaysian instead.
There's this incident from primary school that I remember till today. Someone told me that I will be called last during Judgement Day because I don't have a Muslim name. Of course, I was scared then but now that I'm older, I realise that a name is just a name. It doesn't define you as a good or bad person and there is definitely no such thing as a Muslim name. You can be named Rashid or Ali and still be a Christian.
I've heard of the 1Malaysia concept, but I think we don't need to be told to be united. We've come such a long way that it should already be embedded in our hearts and minds that we are united. Unfortunately, you can still se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olarization. There is still this ethno-centric view that the Malays are the dominant group and their rights must be protected, and non Malays are forever the outsiders.
For the concept to succeed, I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op with the race politics. It's tiring, really. We grew up with application forms asking us to tick our race. We should stop painting a negative image of the other races, stop thinking about 'us' and 'them' and focus on 'we', 'our' and 'Malaysians'.
No one should be made uncomfortable in their own home. A dear Chinese friend of mine said to me once, "I don't feel patriotic because I am not made to feel like Malaysia is my home, and I don't feel an affinity to China because I have never lived there.
I know some baby Nyonya friends who can trace their lineage back hundreds of years. I'm a fourth generation Malaysian. If I am Bumiputra, why can't they be, too? Clearly I have issues with the term.
I think the main reason why we still can't achieve total unity is because of this 'Malay rights' concept. I'd rather 'Malay rights' be replaced by human rights. So unless we get rid of this Bumiputra status, or reform our views and policies on rights, we will never achieve unity.
For my merdeka wish, I'd like for Malaysians to have more voice, to be respected and heard. I wish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uphold the true essence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I wish for the people to no longer fear and discriminate against each other, to see that we are one and the same.
I wish that Malaysia would truly live up to the tourism spin of Malaysia truly Asia . Malaysians to lead – whatever their ethnic background. Only ONE NATIONALITY MALAYSIAN. No Malays, No Chinese, No Indians - ONLY MALAYSIANS. Choose whatever religion one is comfortable with.
Remember it was Dr M & UMNO who destroyed Tunku's Malaysia .
MERDEKA
MERDEKA
MERDEKA
(A voice from the Wilderness, who knows? )
旷野中的呼喊?
24.12.2010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乾隆的“風月无边”
湖心亭之“虫二”石碑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新浪博客 Michael” 的图片。)
“西湖三岛”指的是小瀛洲(三潭印月,面积最大)、湖心亭(蓬莱岛)以及最小的阮公墩。
在湖心亭的右侧,有一块高一米,宽50厘米的“虫二”石碑。据说风流天子乾隆,有一次与御书房官员(包括才子纪晓岚),泛舟夜游西湖,来到了湖心亭上。兴之所至,他挥毫在一张纸上写下“虫二”两个字。(应该是在虫字上还加多一撇)
众人搔头弄耳,不知其意;就连向称“才思敏捷”的纪晓岚,被问到时也只能回说,“皇上,容臣好好想一想。”此时旁边有个来不及回避的游客,却随口吟道:“好一个风月无边”!乾隆帝欣赏此人的急智,日后便把他延进了御书房效命。
另一说法却是,最终还是才子纪晓岚把那谜底揭开了。我也在想前者的说法,可能是有人编来让纪大才子“出丑”的。理由有二,那谜底并不算太难,怎能难倒鼎鼎大名的纪晓岚?再说,古代皇帝出游,还有“来不及回避”的游客(除非是“微服出巡”),大出风头的机会吗?没有“人头落地”已是万幸了,还请回去当差呢!你说是否“搞笑”搞过了头?
至于你较相信哪一说法,自然就由你了。
注:据说,如今的“虫二”石碑 , 是杭州市园林文物部门 1982 年重新凿立的。碑中的“ 虫二” 两字 , 专门从清代乾隆皇帝所书的“曲院风荷” 与“ 平湖秋月” 两碑字体中挖拓。
20.12.2010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搞出人命”又一桩!
本月20日的某报“国际拼图”又搜集了一张“互联网照片”,说的是去年9月,英国一对小情侣菲什伯恩和韦伯斯特,13岁就“开始拍拖,偷尝禁果,结果‘搞出人命’,上个月以14 岁之龄,成为英国最年轻父母”!据说,他们承诺“会做好爸爸好妈妈,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儿子。”
不过,新闻接下去却告诉你,“小妈妈声言会给儿子需要的一切(你就别管她的钱从何而来),但未必给他一个爸,事关她跟小男友正冷战。原来菲什伯恩希望周末带儿子回家住,谁知小妈妈却不愿意。”菲什伯恩说他很爱护儿子,“我很高兴当爸爸,我会为他换尿布”!
多伟大的“天下父母心”呀!当然比起刚刚出现在西马的“罗密欧”来,还是我们大马的“情圣”,“不累”得多了。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茱丽叶”因何殉情,是因为其中一方“失恋”了吗?今天的一些“新新人”,书不用心多读些,整天在那里瞎嚷些什么呢??还是死者的父亲头脑够清醒,声声劝年轻人“别仿效其儿子”,令人肃然起敬!
13岁“偷吃禁果”,顺便“搞出人命”(又是“新新人”的“新创意”!);14岁荣登“英国最年轻父母”宝座,前“日不没国”(帝国)的子民果然了得!身手不凡,令人口水流满地!
看来那个国家并无最低的法定“结婚年龄”吗?不送去“少年感化院”受多一点“自由、人权”的教育,还在网络上(再通过“大报”的转载)大出风头,向全世界炫耀呢!?
本人也十分羡慕,今天的年轻人所享有的“自由”的“乱爱”人权;只可叹老朽若也胆敢“想入非非”的话,便只有让那些“正义至上”的年轻记者、编辑在他们的报上破口大骂“老色狼、老淫虫、贱男 ……”的份儿了。
他们真以为他们自己是“无冕皇帝”了吗?(不会是“怕上欺下”的“可怜虫”?选择性地“正义”一下?)至少也是可以“未审先判”的街头“法官”??听说他们之中,有不少都是从宝岛新闻系“镀金”回来的,难道不曾听过他们写新闻(包括标题),(不同于社论,即使是社论,若牵涉到刑事案当事人双方的“是非”,报馆也无权“未审先判”的!)只能客观地报导“事实”,而不能妄下“断语”的吗?如果他们搞新闻工作,又兼任街头“法官”的话,我国的许多专职法官,不是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最近天气转凉(虽然不像欧洲暴风雪、内蒙古摄氏零下四十度、澳洲盛夏降大雪),最好多喝些怡保出产的白咖啡,可以帮助你保暖。为了向报馆骗多几块喝咖啡的钱,你就别怪我总是拿“大报”的“有趣新闻”来“大做文章”了。
当然,作为“新新人”(尤其是那些“金童玉女”)“乱爱自由”的欣赏者,为他们“伟大”的有如“罗密欧茱丽叶”般的“爱情”宣传一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
21.12.2010
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国虽小来心够大!
本月十三日《诗华日报》国际版有则“刘晓波震撼”专栏新闻:“中国囚刘晓波,诺委会决颁奖。”片段新闻如下: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秘书长龙斯塔,对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秘书何俊仁表示,诺委会看到中国政府重判刘晓波,就决定把和平奖颁给他。”
据何某的日志透露:“诺委会秘书长对我们说,和平奖有很多人选值得考虑,今年亦不例外。但当中国政府强横应对,颠倒是非,更令这次决定毫无置疑。”
新闻中也提到,受邀参加颁奖礼的,“还包括了多名1989年‘六四’的学生领袖,如柴玲、吾尔开希等。”
另一则小新闻的标题则是:“指推动中国民主改革,美(国)众院表扬刘晓波”!
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当事人也已直认不讳,还有什么好“置疑”的?
所以,如果有人想了解刘晓波是何方神圣,看了上述报道后;即使未能见其全貌,就其“精神面貌”而言,也就八九不离十矣!
同样的,人们若想知道“诺委会”为何大发慈悲,要把140万元美金强“送”给刘某人,也就可以恍然大悟,知道他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
其实,若依老朽之见,像柴玲、吾尔开希这些在1989年大搞所谓“民运”之“英雄”,(学生盘踞天安们广场数月不走,把中国搞得“天翻地覆”、动荡不安)本该向其前辈如刘胡兰、江姐等学习,为理想而“鞠躬尽瘁”、慷慨赴义;怎么好溜出国境躲在美国、台湾 ……,拿美金、欧元、台币过日子?廿年来,除了充当洋人的“民主点缀品”外,到底又为中国的“民运”尽了什么力量??懂了多少“人民的要求”?
除了怀念刘晓波那“难忘的临别一抱”外,对于他们当年未能把仿造的美国“自由女神”像永远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是否更加耿耿于怀,叹息再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了的人民,岂能再容外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把中国人民踩在脚下??
140万元美金买得到跳梁小丑的“感激涕零”,泪如泉涌;可是买得到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尊严”吗?
人们不禁想问,这颁的究竟是“民主”奖还是“和平”奖,又或两者“合而为一”,再不就是“和平、民主”随心所欲?说穿了,不过是为了不“违背”当年“炸药之父”的遗愿,便假“和平”之名,大搞其干预他国内政的“民主”阴谋(过过其“太上皇”之瘾),不愧是“老奸巨猾”的退休政坛老手!
瑞典、美国为何在不遗余力地追捕澳洲“维基解密人”亚桑杰?平生不作亏心事,世间何须“解密人”?是为了“和平”、“民主”、“自由”还是“人权”?噢,原来是因为他太多情了,涉嫌不用“套”便“强奸”人!
自视太高,把世人都当作“大番薯”?一个用布块塞住嘴的示威妇女,手持的标语上写着:“The US barks, Sweden wags its tail”!
我的英文太差,不知道她在胡说些什么;请你告诉我,好吗?
你读过本月15日《诗华日报》的国际新闻,“瑞士拟合法化乱伦”吗?说的是,“瑞士国会正考虑废除‘血亲乱伦罪’,成年血亲之间发生性关系将被合法化”!一旦旧法律被废除,“任何成年人,即使他们是亲生父女或者亲兄妹,只要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都不会受到追究。”
你看这跟“禽兽”又有何不同?(你看过长大了的“儿雄鸡”骑到“母”鸡背上的情景吗?先别骂“禽兽”,那可能就是人类未来的“写照”了。)你想得到世间会有如此的“衣冠禽兽”,在国会里提出如此的“立法”吗?多“自由”、“民主”、“先进”又讲“人权”呀!?
正是诸如此类的西方“先进又文明”的国家,在苦苦逼使“落后”民族,非跟着他们走不可,你说“可恶不可恶”,可恨不可恨?!
到了人类都变成“衣冠禽兽”时,人间也就是“天堂”了,不是吗?
16.12.2010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民主”非“和平”!
司马昭之心:政治决定,毫不讳言。
摇尾乞怜。
难忘一抱!
有人想了解刘晓波是何方神圣,只要看看这简短的剪报,即使未能见其全貌,就其“精神面貌”而言,也就八九不离十矣!
同样的,人们若想知道“诺委会”为何大发慈悲,要把140万美金“送”给刘某人,读过剪报也就可以恍然大悟了。
所以,先耐心地,把我为你剪下的报章,放大后再好好地读上一遍吧!
其实,像柴玲、吾尔开希这些在1989年大搞所谓“民运”之辈,本该向其前辈如刘胡兰、江姐等学习,为理想鞠躬尽瘁、慷慨赴义;怎么好溜出国境躲在美国、台湾 ……,拿美金、欧元、台币过日子?廿年来,除了做做洋人的“民主点缀品”外,他们到底又为中国的“民运”尽了什么力量??懂了多少“人民的要求”?
除了怀念刘晓波那“难忘的一抱”外,对于他们当年未能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是否更加耿耿于怀,叹息再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了的人民,岂能再容外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把中国人民踩在脚下??
140万美金买得到跳梁小丑的“感激涕零”,泪如泉涌;可是买得到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尊严”吗?
到底是“民主”奖还是“和平”奖,两者“合而为一”,“和平、民主”随心所欲?为了不“违背”当年“炸药之父”的遗愿,便假“和平”之名,大搞其干预他国内政的“民主”阴谋,不愧是“老奸巨猾”的退休政坛老手!
瑞典、美国为何追捕澳洲“维基解密人”阿桑奇?为“和平”、“民主”、“自由”还是“人权”?噢,原来是因为他太多情,涉嫌不用“套”便“强奸”人!
自视太高,把世人都当作“大番薯”?那图中的“疯女”说:“The US barks, Sweden wags its tail”!
我的英文太差,不知道她在胡说些什么,请你告诉我,好吗?
16.12.2010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