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僧多粥少”饿死人!



符先生笑得那么开心,是捡到金了吗?



“久违了印佣”,别来可无恙?为何三年后,方姗姗来迟?久别重逢,有点“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还是心中在暗想“老子有钱,怕你不回头”的“飘飘然”?时光似流水,一刻不停留;你们这“赌气一走”,怎么一晃就是三年了?

左《三年》来右《三年》,思念催人老呀!以后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别再吵吵闹闹的;结果只落得个“两败俱伤”,何苦呢?说什么“打是疼你骂是爱”,为了争取“双赢”,还是学学老古董的“相敬如宾”吧;既不损人,也可利己,何乐而不为?(更可增进两个邻国的“亲密”关系,好处何其多!)

有人说:“目前有3,000人正等待聘请印尼女佣,但首批只有29人,俨然僧多粥少”,让人“引颈长盼”!

依我看,这“僧多粥少”是要“饿死人”的;而“僧少粥多”却又“饱死人”,确须安排得“不多不少”才好!问题只在于要如何安排,才能“皆大欢喜”了。料想衮衮诸公,自有良方妙策;只要耐心等待,何须“庸人自扰”?

一般上,成语“僧多粥少”是用在职场出现“求职者”多于“空缺”时,就像整百人在抢一碗稀粥吃!今天有人“反其道而行”,“手握重金”的雇主最少也要当个“高僧”,那身份、地位低微的女佣才是“好吃”的“稀粥”呢!这才有三千名雇主“引颈长盼”,盼来廿九名女佣时;却有“俨然僧多粥少”的慨叹了!(是“俨然”还是“显然”更贴切些?)

这纯粹只是引用成语不恰当呢,还是也有些“心态”问题?要不,就是有人不愿“墨守成规”,要自创有“新意”的成语?若按市场经济而言,此种现象是属于“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了,有需请教一下经济专家吗?这“供求”失衡,也有些头痛吧?

仔细思考、探讨一下吧。听说老年人要多用脑才不会早早“痴呆”,年轻人少用脑的话,脑筋也很容易“生锈”的。

自古“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生气前,何妨记住这一点?



03.06.20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