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买万字票者可曾注意到,不久前报章上出现了一个会令你“发”到合不拢嘴的大红字8228。若是错过了发大财的机会,那是咎由自取,实在可惜得很。此君乃何方神圣,如此引人注目?不瞒你说,那是一位大名鼎鼎的82岁科学家与芳龄28的女硕士“一鸣惊人”之作,喜缔良缘也。虽然年纪悬殊而且新郎已臻耄耋之年,看来舆论仍是“誉”多于“毁”,声声祝福。或许这就是拜所谓“名人效应”之赐吧?戴著“名人”光环,又有谁敢来指指点点?若是市井小民所为,只怕“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早已骂声喧天,被口诛笔伐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了。同样的一件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看当事人是“名人”抑或“无名小卒”才下评论,这就是人性的可悲!
其实,婚姻乃两个成年人之间的私事;只要不触犯法律人伦,确也无需他人说三道四。所以许多不表反对者所持的理由, 便是南唐中主李颢所说的“吹皱一池春水, 干卿底事”?什么动机目的之类, 何需你多伤脑筋? 不 过,目睹此新世纪初的“天赐良缘”,人们又不能不怀念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他以自身的婚姻悲剧,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感人心弦的《钗头凤》词:“……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他与表妹唐琬的美满姻缘,因母亲的逼迫而告离异。十年后,他与已改嫁的表妹在旧时常游之地(沈园)不期而遇,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痴心一幕。谁知沈园一别,不久便成永诀。四十年后,在他自忖行将就木的古稀之年,他又重游沈园,抒发了如下的哀思: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在他86 岁临终前,心中所想仍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生忧国忧民,却也不嫌儿女情长;难怪梁启超在其《题放翁集》诗中,会发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赞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想结婚就结婚吧,何必东拉西扯地大作文章?所以对于所谓“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及“上帝才会做的安排”之类的言论,实在令那些缺少名人智慧如我者听了,被搞得昏头昏脑,如坠五里雾中!这讲的究竟是“真心话”呢抑“口头禅”而已?还请不吝赐教。老实说,我很怀疑,“无所不能,无所不管”者,真会整天尽管些诸如此类鳮毛蒜皮而又具争议性的“安排”?
有些人常以“名人”压人。在劝你去做某件事时,总以名人为例;然后再责问你这无名小子,为何如此冥顽不灵、执迷不悟?难道你的脑筋会胜过那些大人物?我想一些名人在某方面确是高人千万倍,却未见得在任何领域皆比人强。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未必就真能领悟人间情为何物,爱的真谛。(或许除了“最后礼物”与“重回青春的喜悦”。)话说回来,如果有人也愿“恩赐”我一位年约十岁(相差54 岁)的美娇娘为伴,或许(不保证绝对)我也会依他所劝的去做。善哉,善哉!
印度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在周边国家造成无可估计的人命财产损失。哀鸿遍地,多少人流离失所。常被人看到在机场候机室手捧宝书猛啃的某大亨,其属下的大报很悲壮地发出了“天地无情,人间有情”的怒吼,为民请命。若按他的逻辑,人间所有美好事物(丑陋者当然例外),本皆源自“有情”天,怎么却忽然间变得“天地无情”了?这“无情”的天地,又如何创造出“有情”的人间?为了彰显其一路来所吹嘘的“情在人间”,自然不惜语无伦次,前后矛盾了。也许这正好反证了天若有灵,人间就不会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剧?
无语问苍天,此之谓也。信乎?
29.12.20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