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东边抢来西边炒

今天的天气不太闷热,老朽闲来无事,心情也不错,再为诸君谱一曲《东西马大合唱》,如何?不过文中主角又有个名不见经传的老阿伯(绝非听到人喊阿伯就“无名火起三千丈”的那位),希望不会又有自作多情的老汉,跑来对号入座,搅起满天风雨!万一遇到一个神经过敏又好打官司的讼棍,也来告我莫名其妙的“诽谤”;虽然坐过“莫须有”的“政治牢”,却从未上过法庭的我,岂非“吃不了兜着走”?(虽然或可因而“名扬天下”?)

且说那天正跟友人在一家食摊叹咖啡,忽然来了个走得满头大汗的老伯,一坐下就大声喊道:“头手,给我来一盘‘蕹菜炒巴拉煎’,要多加些新鲜的上等巴拉煎!”原来这道菜不但不可用过时的陈年巴拉煎,还要趁热上桌,那味道才够美,所以那阿伯又加了句:“手脚快些”!看他那副猴急相,想笑又强忍住了,只怕拳头上身。

听说这小摊厨师的拿手好菜就是这道“蕹菜炒巴拉煎”,驰名远近;这几天更是热卖中,因为有人谣传吃了可预防A型流感!这纯是无稽的道听途说,信者自误;先此声明,免得又要背上散播谣言的罪名!本人平生最怕巴拉煎那刺鼻的味道,任何喜欢吃的青菜(如空心菜、美莲)只要一加进巴拉煎,就得敬而远之,与我“今生无缘”了!所以不等厨师把那“香喷喷”的蕹菜端上,我们就先行离开;跟那正流着口水,已等得不耐烦的老伯说再见了。也因此无法向各位汇报(还不屑说“禀报”)他饱尝“蕹菜炒巴拉煎”后的反应,实在抱歉得很!

那边厢正忙着“炒蕹菜”,只炒锝“吱吱啪啪”响,巴拉煎味满厨房。这边厢早就忙着“抢招牌”,也敲锣打鼓又吹喇叭的;虽然没有“母鸡生蛋”那么热闹,却也不遑多让!这好有一比,那就是,很像我老同学的孙子在玩“大风吹”;你拆我挂,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我们华人做生意(搞政党应该也一样,注意这‘搞’字,意义深长),最怕招牌被泼粪,当然若被“大风吹”(不论是自拆还是被拆)那就更是不得了的“大吉利市”!真是家门有幸,出了不少“同心协力”的好兄弟,吃饱没事做,整天在那里抢招牌作乐,其乐也融融!?

曾有友人问笔者,为何一向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不是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应该不是“国家兴旺”)还有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说得多动听?只可惜我们的华基政党多是内斗内行,只知争权夺利;到了须为本族群的权益据理力争时,却多畏首畏尾,成了缩头的千年“长寿者”了,岂不哀哉?似此情景,再多的“关心”又有屁用?难道跟着玩“抢招牌”游戏,要不然就也来一道独家的“蕹菜炒巴拉煎”?!(那可真是独沽一味,别无分号的。从祖师爷开始,便已代代相传;那炒的手艺,更是越练越精;确已达到炉火纯青,无出其右的地步!)

不久前,曾有高明在报上为所谓的政治人物“歌功颂德”,本人绝对无意也来赶这趟浑水;只觉得所仿歌曲有些“糟蹋”了,那首当年中国人民“心中的歌”。为此笔者斗胆也模仿了另一首同样曲调的儿歌,内容比较符合本国国情的,作为代替。贻笑大方,实在汗颜之至!

新编歌曲《天灰灰》
(调寄《东方红》)

天灰灰,烟霾起;
鸟城出了个鸟政客。
他借独中争出名,
呼儿咳呀,
他是半圈大救星!


(最后一句重复一遍,并尽量提高声调去唱“大救星”三个字(或“木马人”,任选一个),务必唱得地动山摇,响彻云霄!)

末了,笔者为《东边抢来西边炒》做个结论:“眼睛雪亮”的老百姓,对只会“抢招牌”与“炒蕹菜”者,已完全失去了信心,这是大马华裔莫大的悲哀!

28.08.2009

2009年8月26日星期三

也谈“某些人”的心态

美国老同学发来电邮,内里收集了不少各国游客在神州所拍摄到的“翻译怪现象”(如把贵州的“贵阳”译为“Expensive Sun”);为此本地老同学将之写成文章,题为《这是什么心态?》,在报上发表。本人见猎心喜,征得友人同意后,将病状怪异的国际病号,送入新设在网上的“文章病院”,公开征求四方神医,同来会诊。若是幸得能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则功德无量矣!本人也趁机发了些牢骚,乃成此文。

若要问那是“什么心态”,其实当今该国的知识分子还患有一种更令人恶心的致命伤,那就是“崇洋媚外”的心态!年前曾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音乐节目里,看到一个耄耋之年的男音乐家,在口沫横飞地大谈他是多么欣赏今天年轻人的那种“创新”精神,末了还洋洋得意地把他自己说成是这些新青年的“粉丝”!藉以炫耀一下,他也是个真正跟得上时代的音乐界老前辈!若依他老的意愿,这里的“炫示”最好改用“秀”(你当然知道那是哪个英文字的音译);但我不知,足见老朽够落伍矣!

我不管“粉丝”是什么“鸟东西”,整天只知吃了睡的“天才”兄(他的“贵姓”我就不说了),却以为那是北方可口的“粉条”;他又想起我们在山西吃过的拉面,大概那味道也差不多!山西的拉面令他回味无穷,所以至今还念念不忘他的“粉条”,对不起,应该是进口的“粉丝”!

至于那位财如其外号的“钱多多”老板(他是干哪一行的,已可从外号中得知,何必多问?),他可是个多情种子;七老八老了,还有个“旧情人”特地从老远的狮城跑来,抱上一抱!(这可是西方最普通的“见面礼”,大惊小怪的人,那才是落伍得令人笑掉牙的山芭佬!)话说我们这位最懂得“怜香惜玉”的钱老板(当然也是“人老心不老”的典型人物),满脑子装的都是“红粉知己”之类的东西;一听到“粉丝”,就一口咬定那是新出品的女性用的“香粉”!说得也在理,大家都是“粉”;谁知道哪家世界名牌又为我喜欢“涂脂抹粉”的“红粉知己”,研制出一种“丝状”的“红粉”新品种?

是山西的“粉条”也好,还是钱老板“红粉知己”的“香粉”也罢;我都举双手赞成,三呼万岁!不过乐极生悲,有些令人痛心的是,难道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就找不到一个更能“达意”的词汇?!原有的都被我们那位老音乐家所崇拜的“新新人”喜新厌旧的心理,给淘汰得一干二净了?真该向我们的钱老板学学,他的情,可是“老而弥坚”也!

也是在一个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年轻的男女军人在表演歌舞节目;跳呀唱呀,晃脑摆臀之余,忽然看到那歌词中也穿插了不少的“豆芽字”(英文)!我的天,就连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军人也已如此崇洋,遑论其他?!

本月初,老朽在追看中央第十台(科教频道,不是专门对外的英语台)的《百家讲坛》节目,轮到湖南大学的一个女教授(年纪也不轻了)在谈“金戈铁马辛弃疾”。谈着谈着,却忽然冒出一句“PK”来,还重复了两遍;气得我当场吐口水,立刻关机!(从此不再看她的节目。)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豪放词。不论是那抒情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悲壮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们有需要用到什么鸟“PK”吗?想来她就连台湾人最喜用的“LP”也精通,就是还没有机会用上而已!看来这些人就是如此这般地“走向世界”,跟世界接轨的!

醒醒吧,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龙的传人!到了此类“文化污染”病入膏肓时,纵有“华佗再世”,也是无药可医矣!

后注:《水浒传》里的李逵,开口闭口就知道一个“鸟”字,难道这道地的“鸟”字不够好用?尤其是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社会,这“鸟”之为用,就更是无往而不利,好用得很!试试看,不用那么“道貌岸然”地假惺惺,本人正在大力推销呢!

又注:如果我告诉你,文中所提的“粉丝”(Fans)、“PK”、“秀”(Show)等,都是所谓新生代的“鸟人鸟语”时;你是捧腹大笑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呢,还是一不小心,把你新栽的满嘴金牙都吞进肚里去呢?

26.08.2009

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这是什么心态?

《海阔天空》 作者:何苦




美国朋友转发给我一份中英对译资料,为一位游客在中国所拍,有“离谱”、“笑到流泪”的评语。看后我的感觉是,离谱是肯定的,却笑不出来,何况“笑到流泪”。

如果是你,怎样把“贵阳乘警支队”翻译成英文?我们知道,“贵阳”是地名,贵州的省会;“乘警”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列车上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警察;“支队”则是从大队分出来的小队。这是中国人的地方,中国人的机关,又是汉语及其表达方式,中国人没有理由不知道。然而,那些掌握英文的人是怎样翻译的?挂在机关墙上的招牌明明白白是:“The expensive sun multiplies by a duty a police to pay a brigade”!乖乖,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从字对字,词对词看,expensive=贵,sun=(太)阳,multiplies=乘,police=警,pay=支(付),brigade=队,翻译的人单字、单词的知识不错嘛,就是没有学问。

中国银行在上海有间分行,英译文是“BANK OF CHINK SHANGHAI BRAKNCH”。“BRANKCH”是个错字,问题虽不大,但我不知道错字在大都市上海也能面向世界。“CHINK”是对中国人的蔑称“中国佬”,这回可是自己侮蔑自己,怪不得别人。

再引一则翻译,作为奇文共欣赏吧!“严禁向窗外抛扔物品”的英译文是: “Strictly forbid toward window to throw to throw a product”。别的不说,“抛扔”就是“throw”,哪有重复之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热衷学习外语,尤以英文为甚。官方、民间都有好手,上述翻译虽是另一面,岂可等闲视之?

转发的资料中这样的翻译共12处,从华东的上海到华西的贵阳,从政府机关到旅游景点,从交通业到酒店业,从标语到商品广告。涵盖面之广,涉及决策机构之高,说明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造谣,都是有图为证。我以为,一个观光大国不应以此类翻译迎接观光客。

写这篇短文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给爱我母语文化者以警惕,因为我们的情况正好相反,不少人写字作文用英文合谱,用母语反而离谱。我只举一个例子:有文化机构函请名人为其纪念刊献词,中有“以光篇幅,永垂不朽”之句。名人,你们的献词可以永垂不朽矣。
这种公文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屡见不鲜的。函邀者习以为常,受邀者与有荣焉,都永垂不朽去!


“文章病院”主持人按语:

今天的病院来了个“国际特大病号”,是由友院转送来的。由于病状过于怪异,敝院也是群医束手;搔头摸耳之余,只好再度公开征求四方神医,同来会诊;若幸得能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则功德无量矣!

所谓“爱之深,责之也严”,有关方面岂可不加以重视而设法补救?若反而因“丑态”被曝光而迁怒于本病院,那可是“哀之大”焉!

此时此刻,面对此“走向世界”的空前笑话;“主治医师”何苦不知是“欲哭无泪”呢,还是“未笑泪先流”?!

22.08.2009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遇人不淑”沧桑史




年轻时只知道“遇人不淑”是指一个女子,错嫁一个无情郎、一个没有善待她的男人。谁知沧海桑田,数十年后,不知是哪里冒出的“新新人”,又给此成语加上另一层的意义。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呢;还是“标新立异”,胡乱“创新”;就交由今天的“主治医师”去诊断了。“温馨提醒”一下,今天的病号好像又有些“不一样”,务须多加些“不一样”的小心,以免看错病,给错药,谢谢!

欲知“遇人不淑”的沧桑史,先看几本词典的注解:

1980年台湾出版的《辞彙》,唯一的解释还是:误嫁不良的丈夫。

1996年台湾钟文出版社发行的《辞海》,除了“形容女子所嫁非人”外,又莫名其妙地加进一条“遇到待己不好的人”!显见好“创新”的黑手,已伸进词典的编纂中!从此天下大乱,读者们永无宁日矣。

反观中国方面,200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及2005年由新加坡怡学出版社和北京商务印书馆共同出版的《新世纪高级汉语词典》,压根儿就不把这个成语放在眼中,并无收录在内!有可能跟“河东狮吼”那样,有冒犯“半边天”之嫌,而被打入冷宫?(其实,“冷宫”也是古代帝王对其妃嫔无情的摧残,此词可能也以少用为妙?)如果人们都以此类莫名其妙的考量作为取舍的标准,只怕历史悠久的丰富词汇就要愈来愈贫乏了。

“遇人不淑”,究竟只能是“女子所嫁非人”呢,还是也可作为“遇到待己不好的人”解?聪明的你自然知所抉择,而不会被那“半桶水”的所谓“新新人”(不管来自何方)牵着鼻子走!

到底真的是“病人”祸从口出呢,还是“善解人意”又喜“创新”的记者强把“死老鼠”塞进老粗的嘴里呢?

14.08.2009

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日历一页




今天的家庭已不时兴用单页的日历了,人们嫌它既不雅观,又太麻烦,每天都要撕它那么一张。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其实,它的肚子里可藏了不少可以作为人们“座右铭”的金玉良言?且不理那些“良辰忌日”的迷信,那每日所提供的语录,却多是富有教育意义、教人为人处世之道的,确可作为人们最好的暮鼓晨钟。

今天是己丑年六月廿三日,我无意间发现,日历上的语录,恰似“众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欣喜若狂,急忙把它撕下,贴上网,与众人分享。我特别想把它抄赠两位正在为“出书”而忙得不可开交(敲锣打鼓)的“文人”好亲家。心想,如果他们早些读到这两句语录,或许就可免于“母鸡生蛋”之讥,也就没有什么“出书的烦恼”了。人在他乡,心系《东南西北》;如此“情深意浓”,不知又如何“离开”法?(当天的文章就发表在《东南西北》!)

所言“语录”如下:


不怕人笑话, 就怕自己夸。
天不言自高, 地不言自厚。



妙哉妙哉,斯言正合吾意;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简单声明一下,本人只是个业余的写作爱好者,从不敢(也不曾)以什么“文人”或“作家”(太不自量力!)自居。若有自我抬高身价者,看不顺眼,耻与为伍,(双向交通,各凭所好)欢迎将“不入流者”从他们的所谓“文人榜”上除名(对不起,本来就未上榜!);本人求之不得,欢迎之至!

本人的口号是:

天涯我独行, 东西任逍遥。
跳梁小丑耳, 其奈我何哉?


13.08.2009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又是不一样的“不一样”






今天,刚开张不久的“文章病院”来了个“不一样”的病人(大概是为自吹自擂的“不一样的报纸”服务的);由于病情怪异,只搞得那“半桶水”的医师,晕头转向,束手无策!没奈何,只好上网公开征求“华佗再世”的神医,务希拨冗开个良方,则感激不尽矣!

其实,说来那病情也很简单,可能就是太简单了,有时才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怎么会病成那个样子呢?请不要又把一桶水都倒在“打字小姐”的头上,一口咬定“都是她的错”!写新闻的记者、编辑、校对(如果还有校对),全都没有责任了吗?

闲话少说,病人的主要病征如下:什么是“未减涨”?“喊”与“减”是否已通用?“人们对花的要求有进无退”中的“有进无退”,是否就是“有增无减”的变种?(当然,就“勇敢”而言,“有进无退”那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势,是绝对无人可比,令人肃然起敬的!)“顾客对品质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增加”两个字用得确是“可圈可点”;不过,敢问这“品质”又是如何“增加”法?

最后得声明一下,本病院由于设备简陋、人手不足(医师水准也不高);一般上只指出病号的病征,而不提供诊断、开药方的服务,实在报歉得很!

承蒙光临,铭感五中;下次再来,谢谢、谢谢 !

12.08.2009

2009年8月11日星期二

活到老,学到老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原诗是这样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个人觉得“只是近黄昏”讲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并没有太多的“消极”在里面。或许是我的“诗的细胞”不够多,想象力不够强,读不出其中的深意?有人嫌它不够“消极”,就把它改成:“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这一“可惜”,果然就有些“消极”的味道了。

这里又牵扯到后人引用前人诗句时的态度问题。如果指明所引是李商隐的原诗,就该一字不改地“照抄”;岂可“自作高明”,这里改一字,那里又删一个字?如果你觉得原作不符你的心意,要“改其字而用之”(或“反其意”也无妨),只要明说,应无大碍,但绝不能瞎说原作就是如此!不冒用名人的作品,又怕本身的名气不够大,没人欣赏吧?何去何从,好“创新”的“新新人”们,尚请好自为之!

根据网络上的资料,多数人认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朱自清讲的;不过也有人指出,真正的作者是个名叫“吴兆江”的。据说,吴兆江读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反其意而用之,把它改成了以上的两句。(也有说成“何须感慨近黄昏”的,意思大概都差不多。)朱自清看到吴君所写的,觉得很合心意,便抄写在一张纸条上,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这两句话主要是在表示一种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个人觉得后一种说法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因为朱自清辞世时,年仅五十。写那两句时应该更年轻些,以壮年之身,就来发“夕阳”时要“积极、乐观”的感慨,是否嫌早了些?很有些不符那两句话的“精神”吧?站在“壮年人”的立场,写了用来激励“老年人”,很好;但若压在自家书桌上作为“座右铭”自勉,不嫌过早为“夕阳岁月”做“未雨绸缪”的“潇洒”吗?有友人对那两句话的出处很感兴趣,正在“翻江倒海”地搜索一番;如能找到出自朱自清哪一篇文章,问题自然就可迎刃而解了。(很可能只得那两句?)其实,谁写的都无所谓,人们欣赏的,不就是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其实,勉励老年人的话还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或说“人间重晚晴”)。那句最好的“人老心不老”,却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你说奇怪不奇怪?人们都在讲“哀莫大于心死”,却偏偏喜欢“人老心更老”;因为这些人只知道把“心不老”跟“风流”画上等号!这里不想多谈大道理,只想奉赠书本上见过的一句话:“老尚风流是寿征”!“风流”有什么不好?何况还有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年轻时,课堂上,书本里,所听所见皆是“活到老,学到老”。同窗共砚的也都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个个举双手赞成,老年人正该如此!谁知再聚首时,不是已逾耳顺之年,便是年近古稀。此时再谈“学到老”时,许多人却是摇头苦笑,只想做那“三等”公民了。(等吃、等睡、等死。)“知易行难”,又一明证?

这里再来谈谈一些老年人的“趣事”,但所谈仅限于发生在老同学身上(不怕“得罪”他们,老同学嘛,凡事好商量);如有人误中“流弹”,那纯是他自作多情地“对号入座”的意外,讲故事的人只能说声抱歉了。

许多老年人的一种通病就是对一些新事物抱着“抗拒”的心态,那大道理是,“像我这把年纪了,还学来作啥”?老年人不打电玩(那本来就是小孩子玩的),很好;但不打电脑,也值得“引以为傲”吗?就像那个喜欢舞文弄墨的牛“阿伯”(千万别当面如此称呼他,惹得他“无名火起三千丈”;一定对你怒目而视,跟你翻脸不认人的!),摆着家里的新电脑没耐心学;甘愿跑遍鸟城所有的书店,去找那每页400字或500字的稿纸;只找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很高兴买到一本,赶紧拿回家,闭门勤练那“爬格子”的功夫。结果自然是把那“已会的,练得更精更纯”;那钢笔(不用原子笔,新的东西不好)字写得更加端正、苍劲有力,只看得编者先生啧啧称奇,大加赞美一番!

文章写好后,就有些麻烦了;不是冒雨送到报社分社,有劳代转给总社;就是跑到新开张的“大炮厅”,有劳老同学传真给报馆。(当然用他自己买的 i-talk 卡)有时电话线路不好,传真文件的字迹模糊不清;打字小姐看得头昏脑胀,你能怪她把“高枕无忧”打成“高耽无忧”吗?结果却被人错怪为“歪曲他人的言论”,“爱管闲事”的我,能不替“打字辛苦”的小姐鸣冤一下?

反观学打电脑的人,文章打好后,一封电邮传到报馆,不用再麻烦打字小姐,就可进入编排程序,利人利己,何乐不为?(又可怜打字小姐“失业”了吧?如此好心人,实在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另一个好处是,会电脑的人还可以上网;牛老先生的文章被抛进废纸篓时,只懂得跳脚,无名火起三千丈;他又哪里尝得到把《北京的雪,诗巫的鸟》(洗尽鸟人鸟事)贴上网的那种“乐趣”呢?

至于那个新上任的“厅长”也是个不学电脑,只爱打字机(当然也爱旧情人!)的同病相怜者。(还好他俩都没上报“现身说法”)虽然他所用的已是较“先进”的电动打字机,只见他一个手指一个字地也打得满头大汗;一顿饭工夫,只打出歪歪斜斜的几行豆芽字;看得一旁的我又气又好笑,真想狠狠赏他一记耳光!转念一想,那可是五十多年前的老同学呀,这一掌怎么下手?

还有一个整天满街跑的老同学(偷偷告诉你,他是当过“两个口”的,最喜欢起脚表演太极功夫,外号“老顽童”),口袋里也装有一架手机,算是跟得上时代的了。不过听说那手机只是通话用的,别说发短讯,就连收到的短讯也不知如何打开来看,你说气人不气人?那天打开他的“信息”菜单一看,“已发信息”自然是“空空如也”;再看“收件箱”,我的妈,里面竟藏着整百条未读的短讯!笑得我前俯后仰(连“捧腹”都不行),害得我的肚子,足足痛了三天三夜!

宋末元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许多人耳熟能详。虽说“千古艰难惟一死”,他却“从容就义,慷慨成仁”了。就义时,衣带中藏有三十二字的自赞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今天没有几个人的境界可以达到文天祥的高度,但至少也能不为那“无可避免”的事,而整天“胡思乱想”地自寻烦恼吧?

10.08.2009

2009年8月7日星期五

“无名”野火?




野火,野火;有的真“野”,更多人为!何者更可恶,众人心知肚明,何须多言?其实,单单“野火”就已够可恶,为何还要加上“无名”?

何谓“无明火”?(或“无名火”)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无明火”意指“怒火”也。“无明”者,佛典中指“痴”或“愚昧”,“无明火”也作“无名火”。“无明(名)火起”指的是“发怒”也!

若说“无名”指的是“没有名字”的意思,“野”不就是那“火”的名称,怎会“没有名字”?还要什么样的名字呢?难道也要像台风那样,都给起个娇滴滴“小姐”的名字?又何必惹得人“无名火起三千丈”?当然,还不至于那么严重,开个玩笑而已。

这几天,每到下午,客厅里电钟上的温度计,都会出现从未见过的摄氏34度,总算让“天鹅城”的居民也尝尝高温的“好”滋味!(回味无穷?)酷热难熬(此味何堪“回味”?),到底这是谁造的孽?人祸大过“厄尔尼诺”吧?该负责任的“大人物”装聋作哑打哈哈,只有“口水多过茶”;实在可恶,可恶之至!

有诗为证:

天灰灰来地蒙蒙, 没见烈日热胜火!
全是热流造的孽? 装聋作哑鸟“环境”!!


年年烟霾来袭,“只做不说”的好汉们束手无策;还是绑手绑脚,投鼠忌器?正被A型流感搞成“惊弓之鸟”的小民们,如今又被热浪、烟霾熏烤得苦不堪言,敢问这又是谁之过?(或者谁的“丰功伟绩”?)

看来“只做不说”的高高在上者,较之那些“只说不做”(不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在野人士更加可恶,可恶得多!

07.08.2009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陈年往事






二十多年前,在印尼南加里曼丹马辰市工作时;除了阅读当地报章外,还订阅了新加坡的英文报——《海峡时报》。当年年轻气盛,也曾为了一些芝麻小的“不平”事;越洋投书,发发牢骚。时过境迁,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哑然失笑”之感!

不过,由此也可见,“爱管闲事”的脾气,由来已久。此番因“文坛”怪现象(“文人”出书好似“母鸡生蛋”咯咯叫)而未能三缄其口,终于“该出手时就出手”,又岂是偶然?

06.08.2009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母鸡生蛋咯咯叫!

清早起来,翻开报章;只见又有大“文豪”(本尊化身?一丘之貉?)不做报晓而“喔喔啼”的雄鸡,却也来学那“生个蛋”就“咯咯叫”的母鸡;如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是“文人”本色,伟大得很!

谁知文章一开头就想偷换主题(还是水准太高,看不懂简单的话语),竟然指责人将“文人出书”都说成“母鸡生蛋”了!看来“文人相重”的“大文人”心机果然了得,绝对不同凡响!与其“单枪匹马、孤掌难鸣”,那“咯咯声”也叫得不够响亮;不如激起公愤,把“文人们”全都拉下水,这样就可以群起而攻之了。高明高明!不过,哪里有“文人出书”都像“母鸡生蛋”的呢?只怕这一高明的阴招会不太灵验了吧?

如此“文人”,如此文章,还值得读下去吗?且先丢在一旁,还是先写我的打油诗去。此时手机铃声响起,曾担任过报社主笔的老友发来这样的短讯:“终于跳出个跑腿打手来助阵,如公鸡一样大啼天亮了,我是伟大的先行者也。”友人太单纯、老实了,竟以为那真是“见义勇为”的“侠客”!想想看,寻遍全甘帮,还有几个身受其害的村民,会为了一只生了个蛋,便吵得全村鸡犬不宁的母鸡“打抱不平”?!不过老友生来敏悟,一经“点化”也就豁然贯通;不像一些聪明的“读书人”那样地“冥顽不灵”!

闲话表过,言归正传。炎炎夏日,闲来无聊;胡诌打油诗一首,供有兴趣者,消暑解闷:

母鸡生蛋咯咯叫 ,(有辱斯文,罪大恶极?)

生蛋不叫非母鸡。 (如乌龟,生蛋成百不吭声,也不跳脚!)

小狗被打汪汪叫, (痛彻心扉)

不痛不叫不白打? (打了不叫,岂不白打?越大声越痛快!)

所谓“文人”,口气不小;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也有文人,“活到老,写到老”;精神绝对可嘉,值得表扬。问题是,所谓“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那大前题是,所言“夕阳”仍是“无限好”!通篇文章行文流利,谈得入情入理;正在赞赏此老果然宝刀未老,雄风不减当年!谁知读到篇末,冒出的结论竟是:“愿与朱自清先生同勉”!能不吓人一大跳?

这是从网络上(网络不尽是电玩、色情影片……有空欢迎到“又硬又尖”的小石头部落格浏览一下,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到访的客人。自我宣传,罪过,罪过!)抄录来的资料:“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要如何与死人“同勉”呢?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多“研究”一下,恕笔者的“功力”已是无能为力了。

犹记得2005年时,也有人撰文在报上谈论楚汉战争时的“鸿门宴”;结果却把鸿门宴里的刘邦说成三国时的刘备!笔者绝不相信此君的历史,会是那么地差劲;只是年纪有些老了,脑筋有时可能不太好使用!去年台湾民进党选举新主席期间,立委蔡某不自量力也来参选,被党内“十大寇”之一的沈富雄狠批为“无知与无耻”!在新闻会上被记者问起参选之事时,蔡某说他有“心不从力”之感!如此“语无伦次”,很可能也是“脑袋不听使唤”所惹的祸吧?至于那个当了几十年最高领导人的,不久前还要自动请缨出战州选区补选,还立下“必胜”军令状的“大人物”,那就更是家喻户晓地患上老人常见的“老人病”了。

虽是“何须惆怅近黄昏”,老年人“人老心不老”(正该如此,本人十分认同),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有时却可能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的现象!想想看,我们真有需要向整天“胡言乱语”的老马(非牛马也)看齐吗?!其实,笔者也很同情那些有时“思路”会出现“故障”的老年人,绝无意也不忍心去“嘲笑”他们;更何况我们这一辈人,也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同样的毛病了。又何必“笑人自笑”呢?

只不过“岁月不饶人”,“廉颇老矣”,能不认命?

后注:此文是否在浪费《东南西北》宝贵的版位,刊登与否,完全取决于编者先生。如可用,稿费仍请代捐给慈善机构。对不起,大作仍只读完第一段!

文章见报后再注:这一下,大文人“寒秋”(“侠客”署名“寒秋”)该变成“严冬”了吧?有人无聊到利用他人的笔名大做文章,小心人家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2.0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