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滥杀无辜以“报复社会”?




四月卅日《诗华日报》有则国际新闻,“杀8童福建狂魔枪决”。其中提到:“轰动中国的福建南平8名小学生在校门外被斩死血案,凶徒郑民生周三被枪决。”文中还有这样的几句:“42岁的郑民生原是医生,2009年辞职。3月23日约上午7时,他在犯案现场被捕。警方公布他无精神病纪录,犯案动机是报复社会。”特别注意那一动机:“报复社会”!

狂魔杀人,竟扬言“报复社会”;滥杀无辜幼小,手段残忍,人神共愤!

常言道:“冤有头,债有主”;若就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为何轻言“报复”?有种的,何不来个“造反有理”以“踏平社会”?向弱小的幼童狠下毒手,又是哪一类“好汉”的“英雄”行径??即使“老子有罪”,难道幼小子孙就该代罪?医术高明的“一刀”,却用如此残暴的手段来“医治”社会,很值得同情吗??(此人或曾“备受打压”也只是“熟人”片面之词,未经深入查证,岂可轻信?)

曾有劝人“多扫自家门前雪”,少骂台湾阿扁、“世界警察”美洲牛仔的人,此番却为此世纪“疯人”在报上发出其杀人的“怒吼”,令人深为“感动”了吧?

什么叫做“怒吼”?在外敌入侵,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之际;冼星海、光未然为中华民族发出了战斗的怒吼《怒吼吧,黄河!》:“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再听那首《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抗战之初,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聂耳(作词:田汉),就已向全民族发出了战斗的怒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

若你也好查词典,那里对“怒吼”的注解多是:“猛兽发威吼叫,比喻雄壮、洪大的声音。”《新世纪高级汉语词典》甚至还加上另一条:“比喻声势浩大的反抗压迫的革命斗争。例如:非洲在怒吼!”

如此看来,医术高明的“郑一刀”,在受尽“打压”后的血洗校园的“血腥暴行”,怎么竟成了“蛮正义”似的“怒吼”呢??

因仇恨而“走火入魔”(虽说医学上精神仍属“正常”)的狂徒伏法,正是法网恢恢,天理难容的必然后果。若有同情的“好打不平”者,何妨静夜“扪心三思”?!

最后,可否容我加上一条“尾巴”:在此补选战鼓频催之际,我倒想高喊一声,“起来!不愿被愚弄的人们,用你们的选票来证明你们的‘智慧’”,如何?

30.04.2010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记录也“作古”?




听过“乐观其见”吗?这真是作为“专家”的教授的用词,或者又是报章另一得意的“创新”?

“乐观其成”听得腻了,该是换换口味的时候了?谁知道“乐观其见”也有“约定俗成”的一天?

同样的,人们常说“共襄义举”,已是不新鲜了,何妨来个“共囊盛事”?“襄”,帮助;“囊”,口袋(或像口袋的东西);两个毫不相干的词,怎么却“通用”起来?

更妙的是,运动场上的“记录”也会“作古”?“破记录”、“刷新记录”等已是老生常谈,“标新立异”此其时矣!清朝有个赵翼,曾在他的七绝《论诗》中说过这样的话:“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此种心态“正合吾意”,结果只好让凡事皆“能”的大马记录“作古”一下了。说不定另一个“健力士”世界记录又诞生了?

《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作古”,(书)婉辞,去世。你见过“死去”的“记录”是个什么模样吗?

28.04.2010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喜极而泣?





真是“喜极而泣”?为什么?

是因为“被剥夺”了12年的“权利”被“当场批准”,还是意外获得善心贵人“法外施恩”的“礼物”?看看那儿子的“凄惨相”,到底是在“嚎啕大哭”呢,还是记者眼中的“喜极而泣”?他的“满腹辛酸”岂是那些“歌功颂德”者所能领会?

十二年漫漫长夜的“拖延”,竟换来拦轿者“深情”的“一抱”,能不令人“感动不已”(可惜没有“涕泗交流”!)??除非是铁石心肠,或是“机关算尽”的灵活脑筋!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对此类“感人”的不寻常新闻,那些“权威”报章更是忙着在显著版位大肆渲染;尽显其“歌功颂德”的本色,及其所吹嘘的“与众不同”的“不一样”!

报章另一“不寻常”新闻的标题是:“补选后讨论承认统考文凭”。善哉,善哉;这又是另一则令人读了“感动不已”而“喜极而泣”的好消息!

“乌雪”国席补选在即,此类“好戏”敲锣打鼓、连场上演,是否过于“精彩”了些??

天知、地知、你知、他知,只有傻子我不知!

24.04.2010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错误连连



“延医送命”?不求医又如何?顶多也不过是“送命”,如此说来,还是不“延医”的好,至少还可省下一笔医药费?

问题是,这里的“延医”究竟是“延请医师”还是“延误医治”?若依已固定的书面上文言词语的用法,“延医”指的应是前者,而非后者。

在这“新发明”层出不穷的今天,使用者何不说得明确些,多用上一二个字又何妨?

什么是“挟道迎迓”?听过“挟持”、“挟制”、“挟恨(嫌)”乃至“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泰山以超北海”(比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何来“挟道”?“夹道欢迎”确是简单得很,但如何“挟道”法?

“就错就错”,因为“抢改女房客”?如此好似“外星人”讲的话,能不搞得人满头雾水?不要把责任全推给那可怜的打字员,也不用说“我什么都懂,就是有些不小心而已”!依我看,有人是“无意犯错,却有心糊涂”。凡事“马马虎虎”,何必太认真,岂不又成了另一个“差不多先生”?

报章上错误百出,以报章为师的读者,还是小心为妙。

14.04.2010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何方“老大”?







据所知,两个都不曾当过“党主席”,何来“老大”之称?又因何以
“老大”互称?

此中有何“深意”,谁来解读一番;也好为凡夫俗子,解解惑、开开窍?

“老大,老大”,一切尽在不言中?!


12.04.2010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人性的冷漠



刚在拙作《亲情比酒浓》中提到,在福州市乘搭公交车时,
所遇到的年轻搭客,纷纷为老年人“让位”的感人经历;却又
收到友人刚转发来的图片,让人看到了人性丑陋的另一面。

看到这样的“车中所见”照片,你是觉得“理所当然”,
毫不为奇呢;还是你的心灵,也感受到极大的震撼?!

人性的冷漠,不是显露无遗了吗?

11.04.2010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旅游途中搜奇猎艳



不知名的果子:住宅区里豪富家篱笆旁所“偷拍”的。



拍得一个美女:想拍“热门”景点的“纯风景”相真难等,
总是人来人往,难得“清闲”。导游不等人,为了赶时间,
举起相机,咔嚓一声,不想拍到一个美女!

不嫌她“破坏”我的画面,希望她也别以侵犯“隐私”罪,
把我告上国际法庭!其实,“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
何来“隐私”,你说是吗?



“双乳峰”,一大一小?正如讲解的筏工所言“三分形似,
七分想像”,切莫“想入非非”,小的担当不起!



江泽民题诗:“九曲落瑶池,天游著武夷......”




福州西湖花儿美,花不醉人人自醉!



虎啸岩里“语儿泉”:夜半听泉鸣,如与小儿语。
语儿儿不知,滴滴皆xx。试读看,那最后两个是何字?

10.04.2010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亲情比酒浓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适合谁说的呢?



古田县街景一瞥。(猜猜看,是谁在忙着讲电话?)

满清末期,颟顸无能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弄权;只搞得国弱民穷,民不聊生。西方列强亟欲瓜分中国,皆在张牙舞爪,占据各自的“势力范围”。一般老百姓的生活自是苦不堪言,民心思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炮声,虽然推翻了昏庸的封建专制统治;民国成立初期,各地军阀仍在混战不已,人民依然无法过上好日子。有不少沿海地区人民(尤以福建、广东两省为最),为了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飘洋过海,远赴他国谋生。其中便有许多来到东南亚各国(俗称“南洋”),包括当年的马来半岛、新加坡以及婆罗洲岛。

我们之中许多人的祖辈,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到了今天的“大马”。以先父为例,他便是在民国初年,年方16岁时南来;兄弟四人中,只有二伯父也到“番邦”发展。他们在异域披荆斩棘、生儿育女、兴办学校、建立新家园,成为第一代移民。早年曾因砂州闹不景气,先父举家(多了四个子女)迁回大陆;重返砂州时,多带了个小女儿。从此断了归乡路,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回去过。

我的兄弟姐妹共十人,作为第二代移民,除了东西马外,又已散居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而第三代的更加扩散到美国、英国以及新加坡。所谓“开枝散叶”,不但人数在增加,所分布的地域也在扩大。天之涯、地之角,靠什么来维系?当然只有“亲情”了。为什么“海水所到之处,就有华人”?真是华人富于“冒险精神”呢还是环境使然?这里面也大可“见仁见智”一番吧?有人喜欢以简单的一句“不爱国”来指责这些移民,是否嫌太草率、武断了些?据报章披露的数据,过去两年里,大马仍有五十多万人移居外国(其中也不全是华人)。如此众多的人忙着移民,岂能“事出无因”,而只是单纯的“不爱国”?

进入“地球村”时代的今天,许多人的“国家”意识开始变得淡薄,尤其是那些饱受歧视的国民。是“四海为家”也好,还是“良禽择木而栖”也罢;人各有志,就让人们随各人的意志做出选择,何必旁人说三又道四?想想那些贪官污吏,他们搜刮民脂民膏、祸国殃民,他们是否过分“爱国”些?对先人而言,他们辱没家门、玷污祖先名声(清明时节,自然想起“孝子贤孙”),多谈什么“孝道”?对国家而言,他们该愧对国家人民;对家族而言,他们又该愧对祖宗;像这样的人,他们算是那门子“爱国”的“孝子贤孙”?!

大哥出生在诗巫“大坞”坡,后随父母移居民那丹;他是在1947年七月,回国念高中的。初中毕业后,他一心想念高中,但那时砂州却未有开办高中的中学。不久日本南侵,熬过三年八个月铁蹄下的苦难岁月,已是来到1945年的八月。当年砂州各地交通不便(他得独自划小舟往返泗里街县公署,处理回国事宜),与大陆的联系更是难上加难;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大哥才得成行;那时正值神州大地国共内战,烽火连天之际。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意识形态”所形成的所谓“竹幕”(不论是自筑的,还是外界围堵的),想离开或进入的,都变成“路漫漫”了。

高中毕业后,大哥在古田家乡的小学执教三年多后,人民政府选派他接受师资的专业培训。师范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建宁县的中学执教,直到退休。一生粉笔生涯,可用得上“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那句话了。生活虽然清苦些,所幸在那“文革”十年的动荡时期,他未受太大的冲击,并未遭到“批斗”。

退休后,大哥曾在福州市郊购置一个小单位的住房。后来两个儿女分别在另一住宅区买房,为了方便儿女照顾老人家,他便把旧房出售,也在儿女所住的“花园”买了一个单位。三个住处相距都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路程,来往方便极了。整个住宅区占地八百亩,建有楼高五、六单位,每单位四、五十万元的住房;也有价值近三百万元的豪华别墅。园区内遍植天竺桂、蒲桃、大叶榕、紫荆花以及南洋杉等树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人家,环境幽静,确是退休后养老的好地方。

大哥年已88,大嫂也只小他4岁,他们育有四个子女。大侄女跟随乃父,也从事教育工作,刚退休又倒回私营小学执教。二侄女大学毕业后,与夫婿远走美国,现住佛罗里达州。我们此次探亲,恰好遇上他们也回乡看望父母,不约而会,真是“喜相逢”了。三侄儿(也是第一次见面)仍在南平农业局工作,大团圆之夜也特地赶回,带着已在福州工作的独生女前来参加,足显亲情可贵。幼侄是主修针灸的中西医,除了在中医学院讲课外,还到人民医院诊病;他曾经到过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针灸方面的讲学、交流。

侄辈们不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有成,对父母更是十分孝顺。看着他们对父母亲那种嘘寒问暖,事事关心的表现,我真为大哥大嫂感到高兴与骄傲。就连对待我们这些叔叔、姑姑,他们也是尊敬得很;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有所闪失。那天,大侄女陪我们几个去住宅区附近逛超市,我看中一件夹克寒衣以及一件夏装衬衫。付款时,那超市的收款机竟不认得我的国际信用卡;正想用现金付还时,大侄女却抢先用她的卡替我“刷”了。事后想“欠债还钱”时,她却坚拒不收;说是穿在身上,就会想起她。听了她的话,虽未穿上,一股暖意早已流过我心中,我这个长辈还能说些什么?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提一提在公交车上的遭遇。那天我们在福州市挤上一辆爆满的公交车,心想这次糟了,一定得全程站着。谁知一看到我们几个老头儿上车,好几个坐着的年轻人(不分男女)纷纷起立让位,的确让我们深受感动。

笔者每到新加坡,常坐拥挤的地铁;该国的地铁服务四通八达,可说“棒”极了。但若提到乘客让位的精神,那就不是“差强人意”,而是差劲得很了。地铁的每节车厢里,都有明显的标志,标示着预留给孕妇、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座位;但那上面坐着的,却常是打瞌睡的年轻人(也不分男女);看到更需要座位的人上车时,他们绝对是视若无睹,“无动于衷”的!说句公道话,笔者也曾遇到“让位”的乘客;但那都是些中年女性,不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李老先生不是很崇拜西方文化吗?我看在这一点上,他是相当失败的!

在大马,我不曾坐过拥挤的巴士,这里的年轻人在“让位”上到底“能”到什么程度,本人不敢多嘴。只是读到报章上抛弃生身父母的报道时,却令我心寒得很!十分寒心!

啰嗦了不少有关大哥的事,意不在为他宣传,进而往自己脸上贴金。大哥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平凡的事。我只想藉他的经历,让有兴趣知道的人,了解点有些移民的曲折人生。此次除了在福州探亲外,也到祖籍古田乡下走了一趟,看看先父他们是从什么样的一个大山坳里走出去的。乡下除了两个堂兄弟留守外,其余的都已迁徙到县城或是更远的地方;偌大的两座“祖屋”,显得残破而空虚。都说“人不可忘本”,回头看看自己的“根”从何来,该不会也被套上“不爱本土”的罪名吧?

返砂前夕,侄儿们在酒家设宴为我们饯行。大哥大嫂带着一家四代,加上我们来自海外的五姐弟;大小老少十八人,大家围坐一张特大的圆桌子。开的不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圆桌会议”,而是离情依依的叙别会。“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虽是亲情难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暂且忘却离情别绪,大家谈笑风生,举杯祝福。席中我摸摸脸颊,怎么有些发烧的感觉?应不是我不胜酒力(我们喝的只是葡萄酒),而是比酒还浓的亲情,将我灌得醺醺欲醉了。

临别依依,珍重再见了,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青山绿水,后会有期。还是苏东坡说得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8.04.2010

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山清水秀武夷山



武夷山九曲溪畔“玉女峰”:亭亭玉立,眉目传情。



九曲溪中(云窝处),百筏争流。



“无限风光在险峰”!



置身竹筏上,疑在画图中?



九曲溪畔“送客松”:“曲”将终,人也散;问君何日能再来?



虎啸岩-一线天:又见杜鹃花!

07.04.2010

印尼邮票欣赏



与一个小学生的闲聊,让我想起还“库存”有一些印尼旧邮票。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一些当年在雅加达买到的首日封和邮票。1977年正值雅城庆祝建埠450周年,本人欣逢其盛;因为那年的元月二日,我也来到了雅加达;远渡重洋,万里谋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午夜梦回,难免思绪万千!2001年高唱“不如归去”,告别印尼时;虽未两鬓斑白,却也已踏入耳顺之年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天再将几枚印尼邮票上网供有兴趣者欣赏,没兴趣的就请“快闪”;最好不用质问我为何将这些“没意义”的东西上网!我写部落格,绝不在于讨好某一“高人”,提供他整天大发个人“伟论”的场所。既谈“言论自由”,难道只有他才有“留言”的自由(原来只是给予的“特权”,并非必然的“权利”);而写博客的人却没有选择“题材”的自由?只要我干的不是“伤天害理”、无中生有的事;“高明人士”有必要在那里比手划脚、说三道四吗?难道只有随着他的“指挥棒”起舞,他才感到“心满意足”?!

说我“量小”也好,指我缺少“容忍”也行;没奈何,平生最看不惯的,就是此类自以为很“伟大”的“改造社会”的“空谈家”!

别破坏了气氛,还是欣赏我收集的印尼旧邮票吧!

05.03.2010

(注:此文乃将“留言”中的“病毒”消除后,重新上载。)

06.04.2010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福州游照片选集



重游福州西湖:垂柳依依,诗情画意;湖中徜徉,悠然自得。



古田溪水力发电厂职工宿舍前的金桂树,每年中秋时分,
满树繁花,香飘十里。曾有人出人民币十万元的高价,
想把它买走,就是不卖!



金桥花园·玫瑰苑里,雨后路边的杜鹃花。



福州名人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便是福州人;
以《寄小读者》闻名的女作家冰心也榜上有名。
当年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曾读过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
如今只记得那开头的称呼“意映卿卿如晤”了。
为了推翻满清腐败、无能的统治,他毅然投身革命,参与了广州
黄花岗起义;结果以身殉国,壮烈成仁;确是可歌可泣,令人敬仰。



福州市重新规划过的“三坊七巷”景点里,
居民有不同意“改头换面”的?



中医“大学城”园地上,一株不知名的小花。
别看小小的它弱不禁风的样子,在春寒料峭的
寒风细雨中,依然挺立不倒,毫无萧瑟之态!

06.04.2010

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漫山遍野红杜鹃


福州西湖紫杜鹃


九曲溪畔杜鹃花


云窝·天游峰下


九曲溪乘竹筏-逍遥游


听过那首轻快、抒情的老歌《杜鹃花》吗?歌词如下:

“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畔,多美丽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枝杜鹃花插在头发上。

今年村家小姑娘,走向小溪畔,杜鹃花谢了又开呀!记起了战场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鲜红的杜鹃,遥向着烽火的天边。

哥哥,你打胜仗回来,我把杜鹃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头发上。

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畔,多美丽啊!像村家的小姑娘,想村家的小姑娘。啊!啊!”

正是在这“淡淡的三月天”,我们来到了武夷山上,寻找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

大侄女曾跟随父母在福建建宁生活、念过书,据她说每年清明节前后,那里的武夷山上,但见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美丽壮观极了。此次到福州探亲、寻根之余,也顺便参加了当地中国旅行社的“武夷山二晚三日游”。除了游山玩水外,又多了另一个目标,就是寻找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

阳历3月30日上午准备坐火车前往武夷山前,忽接好友手机短讯;得悉饱受病魔折磨的高中同班老同学(2000年第一次老同学重聚后也成为“三剑客”之一的知交),已然撒手人寰,乘鹤归去。不禁悲从中来,当即发回我的悼辞:“今日哭君泪千行,他年谁唱送别歌”!晚上七时多抵达武夷山市火车站时,正值山上细雨纷飞;思绪万千,又涂了几句:“武夷山上雨纷纷,他乡游人情难舍;借问人生恰何似,来去匆匆一沙鸥。”遥望南天,心中默念;魂兮归来,来时莫徘徊!

犹记老同学曾在美里举行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高歌李叔同(弘一大师)作词的那首《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君先走了,岂不有“他年谁唱送别歌”之叹?

武夷山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南15公里处,相传尧时曾有一位名叫彭祖的老人,带着儿子彭武、彭夷到那里居住。兄弟二人凿山引水,推石成峰,遂成风景胜地,因称“武夷山”,号称“尽收人间秀色之灵山”的福建“第一名山”,也是中国四个“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之一(其他三处是:泰山、黄山以及峨嵋山)。武夷山包括“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其中风景区方圆约70平方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风景区内有36峰、72洞、99岩以及108个景点。全年有景,四季不同;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变幻无穷,瑰丽多姿。

我们一团的团员是由三个不同的旅行社临时凑合的,仅得九人,导游就连手举旗子的资格都不够。我们姐弟四人算是最大的一组(分别来自砂州与澳大利亚),三人一组的是来自香港的一对母女和仍居福州的妹妹,剩下的就是一对来自四川康定的夫妇了。一个小小的旅行团,其团员成分却可能较一些整百人的大型旅游团更加多姿。四海一家,大家和气相处,互相照顾、礼让,不抢吃、不争位,与一些旅游团确有些不同。

提起“康定”,你一定又会想起那首四川民歌《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月亮弯弯,任你溜溜的求哟。”2003年第一次想去中国旅游时(已交了五百元定金),目的地便是四川的九寨沟与峨嵋山,后因同行友人家中有事而作罢。此番得与来自天府之国的游客同游武夷山,言谈甚欢;也算此生有缘,聊以弥补当年的遗憾了。

实际上,我们的游览行程只有一天半,包括三个主要的景点:云窝-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以及号称“中国最美溪流”的九曲溪。其中最吸引大多数游客的,当推九曲溪了。

九曲溪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南部,从三保山蜿蜒而下,在风景区折成九曲,故名“九曲溪”,流程约九公里半。人说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尽在九曲溪,有本书中有这样的描绘:“溪两岸奇峰怪石林立,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每一曲都有奇丽景点,山水画意无限精彩。乘舟顺流而下,抬头可观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则听溪声,垂手即触清流,充满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受。”我们身历其境后,确也觉得所言不虚;况且我们不乘舟,而是乘坐竹筏顺流而下(由两个筏工,一前一后用长竿撑筏,费时约一个半钟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那较年长些的筏工,沿途负责讲解;一路上妙语如珠,诙谐百出,也为行程增添不少乐趣。

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我在九曲溪畔看到了杜鹃花!(有照片为证)在我所经过的武夷山,山坡上鲜少看到野生的杜鹃花,倒是在马路旁、公园里遇上不少人工培植的。花有“杜鹃”,鸟也有“杜鹃”。传说杜鹃(鸟)啼血,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看到山坡上、小溪畔的杜鹃花,我又想起刚离去的老同学。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高中毕业后,我们留在母校念英文;在东山路共租了一个小房间,同住同吃。有个与他同姓的邻家小妹妹常来我们的住处走动,老同学就常为她轻哼那“淡淡的三月天”。

如今他走了,永不再回头;而那小姑娘更是音讯全无,就连名字也记不起了。只有那“淡淡的三月天”,长留我心中。此际,耳畔似乎隐约传来“杜鹃夜啼”,声声哀怨;难道也在为他伤怀,悲鸣一曲《送别歌》?

“人生易老天难老”,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青山绿水,武夷山青翠不老,九曲溪绿水长流。

人生难得是欢聚,今朝伤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晚风拂柳笛声残,知交半零落”;留下的宛如失序的雁群,长空徘徊!白云悠悠,我心怅然。

春寒料峭,告别了北国的亲人;再见了,“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哪年您的山坡上、小溪畔,红彤彤的杜鹃花盛开时,我们再相会!

04.0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