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

“难得糊涂”郑板桥

















提起郑燮,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若是郑板桥,一定有更多的人知道。这就如知道苏轼的人少,好吃“东坡肉”的苏东坡却是无人不知的了。信乎?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即今潍坊吧?)的县令;为官清廉、好为民解困,深受人民爱戴;却因此不能不常得罪权贵、受到排挤,故有“难得糊涂”的名言传世。

据说,在他59岁那年,有一天遇到一位隐居的老人,要求他题字,以便刻在大石砚底部。他先是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看看空位还多的是,便又加上如下的跋语: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目睹官场黑暗,无法施展他为民服务的抱负;饱历沧桑的老人,乃有“难得糊涂”的无奈感慨!在上述题词的一年后,他便因“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罢官后,他又去到扬州,在那里卖画糊口以终老,也留下不少人们口头传述的趣闻轶事。

郑板桥也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号称诗、书、画“三绝”。平生擅画兰竹,以画竹最多(人如其竹,称得上真正的“清风傲骨”;愧死砂州那些“黑”得不能再黑的政坛小丑!),次则兰、石,但也画松、菊(都是有骨气的)。他是清朝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004年8月旅游山东时,本来是从烟台乘车直奔济南市。那个年轻但“头脑十分灵活”的男导游,为了多“敲诈”每个团员30元人民币;便在半路“诱使”我们去参观潍坊附近的两家手工艺——风筝与木刻年画的制作所(本来不在行程内)。

在步行前往目的地途中,我“发现”路边有尊纪念郑板桥的石像;但那导游就连正眼也不瞧一眼,更不用说向我们介绍几句了。想来也难怪,或许当时他的脑袋里正在盘算着,该如何消费那一笔“额外收入”呢!

这里再来欣赏一首郑板桥题《墨竹图》的诗:

宦海归来两鬓星, 春风高卧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 依旧江南一片青



12.02.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